“十个回回九个马”,回族人中为什么姓马的居多?
【资料图】
前言:
我国回回民族的人口有570万,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他们大都“大分散、小聚居”在全国各地。回回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团结的民族,他们为缔造中华民族,推动祖国历史前进,是做出过贡献的。
回族的由来
众所周知,回回民族是中亚的波斯、阿拉伯等信仰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来到中国留居后,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
回回民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民族,从而列入中国的民族之林,据史籍记载是在元末明初。至于回族的族源,则可以远溯到隋唐时代,特别是在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和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从而使得海上的“丝瓷之路”,和陆上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于是就有许多大食人(唐时对波斯和阿拉伯人的称呼),或从海路或由陆路来中国经商,而且其中的许多人还在中国置产立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而定居下来。
不过,那时他们只被人们称之为“番客”或“土者番客”,还没有形成一个民族。
回族的发展、壮大
公元十三世纪,铁木真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北方蒙古各部落,号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为了开拓疆域并且占领和统一中国,首先开始西征,征服了西域和中亚的许多国家和部族。后来他的孙子旭烈兀于1258年攻陷报达(今巴格达)。继而又征服了中亚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那时,蒙古每攻陷一个国家,占领一座城池,都有“适于服役和青壮年和成年人,被强征入军”。
这样,就有大约三百万阿拉伯入,被签发或自动迁徙来到中国。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回回人。
这三百万回回人中,有军士、水军、炮手、商人以及回回传教士、贵族和学者,到中国后,都成为蒙古军的将士、兵丁和工匠,被编为“西域亲军”或编入以蒙古人为骨干的“探马赤军”,从而为元朝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当元朝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时候,就把回回人列为仅次于蒙古人的“色目人”之中,受到特殊的优待,后来他们可以按驻防地区“随地入社,与编民等”。
而且,他们之中一些有才干而又立过大功的人,还被封高官显爵。值得注意的是,元初所划的行省全国只有十二个,在仅有的十二个行省中,就有九名回回人出任行省平章事。说明元朝庭对回回人是重用的。
后来,回回人在元朝担任过行省平章政事者多达二十人,这就为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回族人为何以马姓居多?
西北有谚“十个回回九个马”,这说明回族人中姓马的人很多,那么姓马的居多呢?
为了探究这个同题,我们得看看回族姓氏的由来。
回族人的姓氏,大都是取自他们祖先名字中的一个字音的,而在许多阿拉伯人名发马字音的是很多的。例如默合马合麻、马合麻、马速忽、马合沙等,而他们的后裔都是取马为姓,这就造成了回族姓马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回族人在任取祖名一字为姓时,取马姓的也不少。
再次,也有以“官”为姓而取马姓的,比如元代著诗人马祖常的祖先——“马庆祥,字瑞宁本名习礼思吉,先世自西域入居临洮狄道,以马为氏”。
那么,他家为什么要以“马”为氏”?
这是因为,习礼思吉曾官任凤翔府路兵马判官的原故,子孙留居中国以官为姓就以马为氏了。
此外,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中,取马为姓的也不少。三保太监郑和就是他的六世孙。
郑和原姓马,名三保,他的哥哥叫马闻铭,据其家谱记载,他家是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五子马速忽的后裔。
据载:赛典赤赡思丁来中国时,是举族迁徙的。随同他一道来中国的家族和部属共五千人,这些人的后裔在西北定居的很多,取马为姓的也不少,这不仅是西北回族多的原因,而且也该是回族姓马的多的又一个原因吧!
注:赛典赤赡思丁,元代著名政治家,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曾任云南平章政事(云南最高行政长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