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央行公布的中国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M2增速创6年新高,总量与结构双双好转。
【资料图】
新增信贷实现“开门红”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光大证券指出,今年1月的信贷增长超预期,数据说明信贷增长的总量以及结构都是可喜的,在各项政策的激励下,自从去年4月份以来信贷增长一直处于向好的趋势中,这一向好的趋势在近一个月来得到了明显巩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月新增信贷大幅放量,实现旺盛的“开门红”,对公贷款仍为主要支撑。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规模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疫情达峰、过峰后,经济基本面快速恢复,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步伐加快。
社融同比少增
初步统计,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
东吴证券指出,虽然社融增速回落,但考虑到同期高基数和春节错位影响,1月社融、信贷力度实际不弱。
温彬指出,受去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低迷,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同比缩减4352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
宽信用能否延续是关键
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但年初信贷高增下,后续韧性仍需观察。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东吴证券表示,1月金融数据高增主因疫情好转叠加银行提前蓄力,且主要靠企业端,能否走出“一波三折”、实现真正的宽信用才是关键。未来重点是修复居民信贷需求,扩消费和稳地产是胜负手,仍需增量政策精准助力。
光大证券则预计,目前至第二季度末的大部分时间,资金利率会保持合理的弹性,不大起大落,为经济运行的整体回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