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赖小荣 杨丹
“感谢党的好政策,百姓心中喜洋洋……”1月19日,腊月廿八,宁都县固厚乡城江村传来阵阵嘹亮的号子声,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沉睡中唤醒。
城江村是宁都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改造后的城江村民居风格统一,基础设施完备,道路宽敞干净。冬日暖阳映红了村庄,也照亮了村民的美好生活。
记者循声走去,原来是村民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打黄粸。在一声声吆喝声中,五六名壮汉挥舞着木杵,时推、时挤、时捣、时砸,大家齐心协力将石臼里一粒粒分离的大禾米,打成富有弹性的糍粑。围观的群众有说有笑,小孩在广场上嬉戏,场面温馨又热闹。
黄粸可咸可甜,可蒸可炒,向来是宁都人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我们传统的手艺是不能丢的,不仅是儿时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更是年的期盼,我们这里有‘不打黄粸不过年’的说法。”家住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旁边的村民刘文荣一边说,一边招呼记者尝尝新鲜出炉的黄粸。“刚打好的黄粸香味浓郁,口感格外软糯有韧性,你们快尝尝!”
刘文荣说,黄粸中的“黄”在宁都当地方言中与“旺”和“王”同音,在古人看来这是富贵、权威的象征。在春节期间制作黄粸,有祈求财源滚滚、谷物丰收、家族兴旺等美好寓意,黄粸也因此常常成为赣南客家人的年货之一。
然而,打黄粸是一项体力活,单家独户完成不了,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大家齐心协力做出来的黄粸,正如村民们携手共同创造的美好生活一样香甜。
近年来,固厚乡通过“政府+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成立了红土固厚旅游开发公司,注册引进黄粸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大禾谷加工黄粸,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既做大做强了黄粸产业,又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固厚乡振兴小区易地搬迁户张门生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大禾谷10亩,每年收入3万多元,相较于搬迁前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能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张门生开心地说。
临近晌午,打黄粸的“啪啪”声越发响亮,广场上的号子声也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用最动听的音符表达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新年生活的美好憧憬。
关键词:
喜打黄粸